“全广东大学生都在学”的八段锦 这周终于开课了 那么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八段锦吧 体育的养生功能 来源: 西方:重竞技,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来源《荷马史诗》与《圣经》。 东方:重养生,强调天人合一,来源《易经》与《黄帝内经》。 “养生”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指通过各种方法培养生机、养护生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其方法有:情志养生、音乐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针灸按摩养生、运动养生。 体育课主要涉及的是运动养生: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养生方法。 养生对五脏的功能: 1、强健脾胃:“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华佗》。 2、增强肺功能:呼吸是养生的秘密所在,运动养生都会强调“调息”,经常运动的人,肺脏弹性和呼吸肌力量会增大,肺活量会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 3、强健筋骨,增强肝肾功能:“肝主筋”、“肾藏精,精生髓,髓滋养骨”,《灵枢.九针论》强调:肝主全身筋膜,与肢体运动有关。代表有《易筋经》、《洗髓经》。 4、健心的功能:运动能使人精神愉快,促使大脑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对抑郁、焦虑、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愈价值。 运动养生的形式: 1、动态项目:以西方为主,田径、球类、游泳等运动项目,多以负荷、肌肉、汗水为标准,注重养形。 2、动静项目:以东方为主,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重点推广健身气功、八段锦,强调“调身,调息,调神”重筋骨与气。 3、静态项目:没运动状态往往是崇高的极致,动的极致便是静,因此,运动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静功”,以站桩、静瑜伽、静坐冥想等为主,虽然外形不动,但身体的五脏六腑在运动,能开启身体的微循环,且强调易守练心,重在“养神”。如:太极浑圆桩。 运动养生注意的原则: 1、动静结合:“一阴一阳为之道”,运动养生要体动心静、形神兼顾、内外俱练。 2、适度运动:孙思邈《千金方》强调: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过度锻炼不仅不养生,反而会伤身。 3、长期坚持:运动养生是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效果。 4、因时而动:要顺应四季和一天阳气的运动变化,如冬天养生主藏,不宜大汗淋漓,可适量活动;一天之中则夜半而藏,不适宜运动。 5、因人而动:要根据年龄、职业以及身体情况变化而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老年人应选择舒缓放松的项目。 正如古语所言: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欧阳修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所以,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事,不是有钱人的事,不是未来的事,是现在的事,是每个人的事。回归生命的本体,彰显运动价值,做一个运动养生的践行者、受益者和推广者。 八段锦介绍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一书中:“政和七年(北宋年号,公元1117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八段锦的“八”字,不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也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循环运转。正如明代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八段锦导引法》中提到的:“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锦”字是由“金”“帛”组成的,以表示其精美华贵。此外,“锦”字还应理解为是单个导引术式的荟萃,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 为了让八段锦这块中华传统养生功法中的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 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 八段锦通过肢体运动引体导气,肢体锻炼与松沉静养两相结合,达到畅通调理气血,壮外养内的功效。通过功法练习,锻炼肢体,强壮筋骨,刺激经络,调养内腑,通经活血,引气回养。既要有托天怒目的气力和气势,又要有松沉柔缓的导引和回收,不拘不僵,沉实圆活,虚实相宜,练养相兼。 练习部分 一、预备式 预备式教学 【动作要领】 原文地址:https://www.ps-boat.com/news-817-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培生船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