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格龙舟赛_赛事百科

百科首页 协会百科 赛事百科 行业百科 龙舟运动员 赛艇运动员 皮划艇运动员 企业百科

沙格龙舟赛档案资料

繁体版 英文版 2023-4-16 13:29| 查看数: 485
郑重声明:沙格龙舟赛档案资料录入时间为2023-4-16 13:29,本网无法对档案资料实时更新,请您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为准!

沙格龙舟赛

沙格龙舟赛,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传统体育,泉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沙格龙舟赛是深受泉港区人民、特别是南埔镇沙格村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民间雅俗共赏,饶有生活情趣,增强竞争意识的活动。该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汇集了古老的祭海仪式和当地戏曲。
2007年,沙格龙舟赛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序号:39。
历史渊源
沙格龙舟赛是泉港区,特别是南埔镇沙格村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已有600多年历史。
一年一度端午节的龙舟赛风俗,最初是划龙舟,并非为了比赛,因当时瘟疫流行,人们借屈子英灵和妈祖神威以正祛邪,驱除魔障,为求乡里人丁兴旺,文风广振、科举蝉联,后来的龙舟赛则与历史名人王忠孝有关。王忠孝,字长孺,号愧两,惠安沙格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卒于明永历二十年,即清康熙五年(1666年),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太常寺正卿,兵部右侍郎。清初,王忠孝及众多沙格王氏族人随郑成功东渡,客死台湾。闽南有招引游魂回归故里的习俗,但王忠孝等人被清廷视为“贰臣”,沙格人便借龙舟赛曲折地表达缅怀的意思。
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趋提升,龙舟赛规模不断扩大,龙舟由本来一对发展到数对,参赛团队由原来沙格村人自行比赛发展到外村外镇外县区以及许多大单位组队参加。
体育特色
文化特征
沙格龙舟赛作为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一是传统的祭神仪式,祭奠屈原和妈祖娘娘。隆重的祭奠仪式后,用大轿抬出妈祖神像,并由村民扮成各路神明,绕村巡游,民间称“出游”,以示驱障祛邪;而后把神像抬到海滩上的观礼台就坐,观看沙格龙舟比赛。东西两侧戏台俗称“文武棚”,同时上演莆仙戏,人们在观看竞赛的同时,又能够观赏戏曲表演。二是融入当代的体育竞技活动,众多的参赛队伍在此一决胜负,是难得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赛事特征
各参加竞渡的龙舟船头雕饰成龙头形状,船尾雕饰成龙尾形状,并于船舷处彩绘龙纹图案,酷似蛟龙出水,龙舟装饰的图案有红、白、蓝、黄、青五色,惟黑色不用。竞渡比赛通常在海水涨潮时的下午一二时开始,竞渡过程中,舟首一人擂鼓或击锣,舟尾一人掌舵,一二十名划手分坐两侧,奋力划桨。比赛一般要进行两三日。比赛时观者群集,船上鼓锣之声不绝,岸上喝彩之声不断,场面壮观。为此,村里还特意在灵慈宫前建造“龙舟室”。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沙格龙舟赛的保护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神缘、人缘和体育运动维系两岸亲情,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泉港区委、区政府把沙格龙舟赛作为泉港文化的一个品牌,深入挖掘推广,使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这一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不仅更加健康有序,而且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特色项目,沙格村也成为泉州市龙舟活动基地。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2019年6月,沙格龙舟赛在泉港区沙格镇从端午起举行两天,共有5支队伍、160名队员参加。
原文地址:https://www.ps-boat.com/news-7033-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培生船艇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此文,在转载编辑发布时可能会对文章进行细微修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ps-boat@qq.com,我们将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3~7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