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发布《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这也是上海首个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从关注度、专业度和贡献度三个维度评估了赛事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报告一出,引发各方关注。带着上述疑问,新华社记者专访了评估报告的负责人之一、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 体育意味着什么,能带来什么? 是知名度、美誉度提升的窗口? 花销不菲引进国际赛事, 能否让城市不仅有“面子”, 还赚到真金白银的“里子”? 城市既有自己的定位, 也有承载极限, 哪些赛事才是真正与城市匹配、 实现“双赢”的? “我们以前常说体育赛事是一个城市活力的体现,对城市形象提升、社会经济拉动都有很好的作用,但相对缺乏系统数据支撑的评估印证,这次的评估报告主要是解决这一问题。”黄海燕开宗明义,“其实针对具体赛事的经济评估国外早已有之,也有非常成熟的经济评估模型;上海体育学院早在2002年就展开了对具体赛事的研究,但立足于城市、系统化评价城市规模赛事这还是第一次。此外,通过建立体育赛事评估体系,不仅对上海未来承办更多国际赛事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参考依据,也对各区以体育赛事为媒介、集聚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经验。” 据了解,此次评估报告分为关注度、专业度和贡献度三个一级指标,总分为1000分;一级指标下又含有若干二级指标,包括媒体报道、现场观众规模、经济效益、赛事规格等。 大家关注比较多的,还是贡献度指标。借助体育杠杆撬动经济市场,能释放出产业潜能,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确实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而贡献度指标之所以受关注,因为直观反映了赛事给东道主城市带来的实惠,也就是“里子”。 以2019年上海市举办的12项重大体育赛事为例,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税收收入7.56亿元。而在这12项重磅赛事中,“头部效应”依然明显——上海网球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三项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贡献占比超过70%。 赛事拉动第三产业 在产业拉动方面,赛事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往往会在举办地形成大量餐饮、娱乐、交通、住宿、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有效拉动城市GDP攀升。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达61.08亿元,占比59.9%。其中,赛事与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特别突出,共吸引国内外超50万人汇聚上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拉动效应达40.60亿元。 通过这次评估可以发现,因为高端赛事的引进都下沉到各区去举办,使得各区立足自身特点,发展相应的体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浦东新区是上海的窗口,借助区域场馆优势打造了马术、冰雪、电竞等赛事集聚区;闵行通过网球大师赛打造融体育赛事、运动休闲、培训健身、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旗忠国际化体育休闲集聚区;奉贤以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为契机,整合全区优势产业资源,加速了打造“机车未来空间”的步伐。 赛事发挥“城市会客厅”功能 除了经济效益,这些赛事也让上海“城市会客厅”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比如高尔夫汇丰冠军赛、上海网球大师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期间,不少世界500强企业总裁和高管专程从世界各地来沪观赛;全国各地来到上海观看F1、电竞、篮球世界杯等赛事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 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子”做好了,也可以带来“里子”。 赛事成为“眼球经济” 体育赛事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眼球经济”,给上海带来的关注度不容小觑。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举办的163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场受众高达209万人次,共吸引17万人次参赛,192万人次现场观赛。163项赛事共产生35万篇次媒体报道,包括传统媒体报道8万篇次、社交媒体报道27万篇次。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媒体报道数量达8万篇次,占总报道篇次的23.4%。 其中,F1中国大奖赛和上海网球大师赛在国外主流社交媒体的浏览量分别达8700万和5080万。如此庞大的曝光度背后正是世界对上海这座城市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这说明重大赛事不仅代表体育本身,更成为向世界推介上海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可见,体育赛事给上海带来的效益是多重的。既有赛事本身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又激发了资源活力。随着赛事产业链布局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也将逐步融入城市经济,助推上海全面发展。 这份评估报告不仅给赛事运营商、赞助商们投资上海赛事以信心,更重要的是给上海体育管理部门未来对体育赛事引进落地以科学的参考。 上海的赛事承载力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方面都是有上限的,需要有所规划,重点发力。上海为体育赛事培育提供了沃土,在迈向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征途上,数量只是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还需不断提升专业度,办好品牌赛事,使得体育赛事的级别、品质、影响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城市发展实现“同频共振”,这份报告的参考价值尤为凸显。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就表示,评估报告是确定和调整上海市体育赛事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今后上海将形成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体育赛事品牌认证、影响力评估、专项资金扶持的管理闭环,促进上海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 转载:上海体育 来源:新华社 文章摘自:上海市体育总会 微信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www.ps-boat.com/news-1072-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培生船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