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中堂:龙舟之乡擦亮文化底蕴,德本文化渊源流长_业界资讯

公司动态 业界资讯 行业百科
郑重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联系邮箱:ps-boat@qq.com,我们将在1至48小时内进行更正、删除,谢谢!

水乡中堂:龙舟之乡擦亮文化底蕴,德本文化渊源流长

于北宋立村的东莞市水乡中堂,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风情独特。近日,东莞市委宣传部开展“文化强市·镇街文化巡礼”活动,组织省市媒体走进水乡中堂,零距离感受这个水乡小镇的文化传承和深厚底蕴。
据介绍,水乡中堂有陈伯陶、黎攀鏐等历史名人,有德本文化、红色文化、祠堂文化、龙舟文化、曲艺文化、七夕文化等文化特色亮点。近年来,为进一步擦亮水乡中堂镇的文化名片,该镇还先后制定了《中堂镇文体三张牌发展规划》《中堂镇文体振兴发展三年规划(2020-2022)》,全面促进中堂镇文体事业的复兴,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城市认同感。
历史与发展:德本文化源远流长
临河而建的黎氏大宗祠,红墙绿瓦,古朴、幽静中又显宏厚、辉煌,祠内古碑、楹联及名人题跋琳琅满目,庭院中花草树木四季常青,整体环境古雅幽深。位于潢涌德本坊的黎氏大宗祠,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祠堂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虽然经过了历代的多次修葺,但仍保持了原来雕刻艺术的风格,线条细腻,是家族古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2002年7月,黎氏大宗祠及周边古建筑群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这个大宗祠被评为东莞市文物八景之一,名为“潢涌宋祠”。潢涌村的古建筑物,除了黎氏大宗祠外,还有双门邰容海黎公家祠、北帝宫(又称上庙)、水月宫、善庆寺、金花圣母宫(又称下庙)、荣禄黎公家庙、京卿黎公家庙、观察黎公家庙等祠堂,潢涌上文阁、下文阁、居仁里门楼、诗家坊门楼等古巷门楼。这些古风犹存的文化古迹,凝聚着潢涌先贤的劳动和智慧,见证了潢涌悠久的历史,是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水乡中堂:龙舟之乡擦亮文化底蕴,德本文化渊源流长

黎氏大宗祠
黎氏大宗祠的入口处,“德本”牌匾首入眼帘,这也是中堂“德本文化”的源头所在。中堂德本文化源于黎氏始祖黎宿的故事,源远流长,“德本”和“孝义”作为祖训家规,代代传承,成为德本文化的重要传统内涵。在新时代,中堂德本文化更成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记者了解到,中堂大力推广宣传“德本文化”,开展“德本少年”评选,让“德本”“孝义”文化从小根植在青少年心中。现在,这里的村(社区)每年都会举行敬老宴,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全镇开展各类“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并推荐参加全国、盛市的评眩据不完全统计,中堂近年来有超过100人次荣获各类“好人”“道德模范”等荣誉,他们有的敬业奉献、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见义勇为、有的孝老爱亲、有的诚实守信,成为中堂的“标杆”,传递着温暖和力量,传承着文明新风、引导社会崇德向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堂潢涌村发展迅猛,齐心合力闯出一条发展新道路,也跟德本文化的“孝义”有着很大的关联。2021年,中堂将滨江公园升级改造更名为“德本公园”,融入了德、孝的文化元素,也让“德本文化”更形象直观,可触可见,深入人心。
此外,中堂还是历史名人陈伯陶的故乡。陈伯陶史迹陈列馆就坐落在中堂镇凤涌村,该陈列馆以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与胜起家祠为依托,以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东莞科举史上唯一的文探花陈伯陶的生平史实,以及陈伯陶的历史贡献。陈氏宗祠与胜起家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建筑,至今保存原有风貌,壁画和灰塑精美,尤其壁画透出浓郁的文人气息。
传承与创新:龙舟制作技艺探索发展新路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东莞市中堂镇总能吸引众多市民群众前往,这是大家趁龙舟景的日子。当天,在东江河面上,龙舟争渡,浪花激扬,锣鼓震天;岸边,市民为龙舟健儿呐喊鼓掌,江面岸上一片欢腾。自2006年开始,中堂把每年的龙舟景定为“龙舟文化体育节”,成为中堂的一项文化品牌活动。与此同时,中堂龙舟景已经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舟制作技艺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乡中堂:龙舟之乡擦亮文化底蕴,德本文化渊源流长

龙舟趁景
作为“中国龙舟之乡”,水乡中堂一直坚守传统技艺,传承龙舟制作这一非遗文化。8月的东莞,早已过了制作龙舟的旺季,霍沃培和他的儿子霍明钊两父子仍坚守在中堂斗朗社区霍沃培龙舟造船厂里,打磨龙船,研究技艺。已年近7旬的霍沃培,是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年的龙舟制作技艺让他练就一身好本领,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据介绍,中堂龙舟制作技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霍沃培介绍,中堂制作的龙舟基本特色为“大头龙”,即龙舟的前端安装大龙头,高高翘起,气宇轩昂。船长28.5米,28排划手共56人,全船连跳头、锣鼓手、梢工共约61人,龙头大且威武,船身狭长,两头翘起,潇洒流畅。

水乡中堂:龙舟之乡擦亮文化底蕴,德本文化渊源流长

霍沃培在制作龙舟
在岭南水乡,龙舟景年年有,因此龙舟制作越来越兴旺。改革开放后,中堂本地及附近镇区,连同增城、博罗等县、市求船者激增,中堂的龙舟制造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鼎盛时期,中堂拥有10余家龙舟制造厂,不仅为全市、全省之冠,亦可能为全国之冠。现如今,在东莞也只有中堂有少数几家龙舟制造厂了。霍沃培说,水乡片区河道密布,以前的人们出行基本靠木船,很多人以做船、修船为生。现在人们出行方式转变,使用木船的人少了,制造厂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2000年从初中毕业后,霍明钊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作龙舟。他从小在造船厂长大,对龙舟有着深厚的感情。“以前过年前后,开始制作龙舟,直到端午节前后,才算完工;现在主要是修修补补,活比较少了。”他不舍这传承没落,希望通过创新,让传统的东西在现代继续发扬光大。霍明钊正在尝试着将传统的龙舟制作技艺传承、创新,通过小龙舟文创产品,吸引人们的目光,他希望,年轻的人们能够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认识和了解中堂的龙舟文化。在造船厂的办公室里,摆放着龙舟茶几、小龙舟工艺品,以及传统龙舟的各种制作工具,在这些产品身上,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正在碰撞与融合。
霍明钊尝试着将大龙舟改成小龙舟工艺品,比如,制作龙舟茶几、放茶杯的龙头、小龙舟摆件等等各种各样的龙舟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有一年卖了几十条小龙舟到中国香港,最远的甚至卖到了欧美地区。”他说,希望能够继续把龙舟制作技艺从父亲手里接过来,再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磊
校对 |彭继业
文章摘自:百家号 原作者:羊城派
原文地址:https://www.ps-boat.com/news-6469-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培生船艇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百家号 原作者:羊城派,版权归出处及原作者所有!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此文,在转载编辑发布时可能会对文章进行细微修改,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ps-boat@qq.com,我们将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3~7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