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_业界资讯

公司动态 业界资讯 行业百科
郑重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联系邮箱:ps-boat@qq.com,我们将在3~7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正、删除,谢谢!


《扒龙船》的撰稿高明伟,是典型的的东北大汉,但文笔却相当俊逸。他认为,龙船赛可以包含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叠水长流光壁汉,滘淙萦澈绕南疆;故里钟灵垂敬仰,乡闾毓秀荐书香”古人的这四句诗经典地概括了当地乡土文化内涵,自然和谐的乡土文化是造就叠滘人文底蕴的根基,有了良好的根基,社会、经济才能发展壮大。《扒龙船》的解说恰恰是展现乡土人文的绝佳载体,字里行间激发了更多灵感和空间。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摄影师康家祥是国内知名摄影,他摄制的电影《野菊花》曾荣获荷兰新视野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故事片奖”等多个国际奖项。他看到了叠滘龙船赛有着十足的画面表现力。单是龙船的制作、训练、比赛就已经相当吸引眼球,再把非物质遗产十番鼓乐、扒旱龙、龙船饭美食、祠堂文化等融入进来,这么多丰富的场景,如果用一般镜头去拍摄,不能出很好的效果,所以他坚持用电影镜头和电影的表现手法拍摄,这保证了本片有了较高的品质。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纪录片《扒龙船》最后形成了把水乡独特的龙船文化做为背景,以端午赛龙船活动为线索,讲述人与龙船之间的故事的创作格局。全片以东胜东队和庆云队争夺冠军为主线,全程记录叠滘龙船的训练、比赛过程,悬念迭出,引人入胜;通过对参加比赛的龙船队员、制作龙船的老艺人、为传承文化努力的年轻人等各类具体人物的塑造,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更强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叠滘人奋发进取、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扒龙船》也是对叠滘龙船赛首次使用广播级4K设备进行全程纪实拍摄,尤其要在宽度仅6米的狭窄河道内对龙船进行跟踪抓拍,对于摄制组来说更是全新的挑战。摄影师武强因为个子小,每每被派到龙船上拍摄,刚开始还站不稳,几次差点掉落水中,后来练就了一身铁布衫功夫,竟然还能跟着龙船起伏的节奏拍摄,只是每次拍摄完毕都被河水打的浑身湿透。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在为期二个多月的拍摄中,摄制组克服高温、多雨的困难,兵分多路,配备多个机位,深入叠滘水乡,挖掘感人故事,跟踪具体人物,拍摄了大量珍贵画面。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创作感悟
拍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融入的过程,这里面有一个细节:由于当地习俗,龙船训练时是不让外人观看的,村民们对摄制组的拍摄最初还有些不理解。为了取得更好的画面,制片人兼外交官杜均先生和村民们交起了朋友,逐步拉近了情感,原本不理解的人后来对摄制组非常友好,甚至每次晚上拍摄完毕都抢着让摄影师来船队吃宵夜,这也让大家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包容、友爱,叠滘人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力量,整个团队在拍摄的时候,都在寻找这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也让许多以往不曾拍到过的精彩画面定格到我们的摄像机中。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扒龙船》经过一年的打磨,终于在201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式上进行了公开展映。有关专家、主创团队和观众进行了交流。
上海纪实频道艺术总监应启明观看纪录片后,发出这般感叹:“叠滘龙船有激情,有生命力,更强调合作。这部片子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诠释,而且,纪录片以两支船队为参加龙舟赛做准备为切入点,内容丰富、结构紧凑”。

纪录片《扒龙船》创作侧记


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 原作者:叠滘龙船
原文地址:https://www.ps-boat.com/news-1316-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培生船艇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原作者:叠滘龙船,版权归出处及原作者所有!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此文,在转载编辑发布时可能会对文章进行细微修改,若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邮箱:ps-boat@qq.com,我们将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3~7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正、删除,谢谢!